咨询热线:400-123-1566
您当前的位置: BG大游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NEWS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BG大游2023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 2024-03-14 次浏览

  BG大游12月30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评选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正式出炉。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指明方向,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进一步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金融强国目标的提出,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发展重点将更多从规模体量的提升转向夯实服务质效和提升防风险能力等“质”的方面。未来,银行业要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把重点发展领域和薄弱环节补齐,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加大金融供给,有效发挥金融助力稳增长的支柱作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业之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断提升。金融管理部门数据显示,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从2014年的81.43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9月的230多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高远目标,要求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BG大游,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我们做金融工作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切实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高的问题,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要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遏制各种金融乱象和金融腐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年,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拉开帷幕,擘画了新的金融监管顶层设计。2023年3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作为中央金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列入党中央机构序列;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在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7月20日上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31家省级监管局和5家计划单列市监管局、306家地市监管分局统一挂牌,标志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行两会”的监管格局变为“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不断强化。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不断破解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难题,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规模大、活力强BG大游。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基于此,总体上看,本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统一监管事权,提升金融监管效率;三是全面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四是进一步规范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五是进一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此次改革还进一步理顺了我国金融监管内部关系。它不仅是对我国现代化金融体制的完善和优化,我国金融管理效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近年来,各地积极申请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继济南市和长三角五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后,2023年10月24日,北京市也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陆续建立,有助于金融体系更好支持科技创新,实现科技、金融以及产业协调发展。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金融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30%以上的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25%以上的较高增速;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的首位,反映出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科技金融在整个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凸显了科技金融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关键角色。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还有助于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各地区建立的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产业革新的重要平台,对于深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贷款支持持续增长,反映出金融体系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从2013年首次被正式写入《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2023年,十年来中国银行业已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恰逢十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发布,明确了未来5年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要着眼于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并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对小微经营主体、“三农”领域普惠群体的支持力度。金融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较2018年末增长超过2倍。截至2023年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5.8万亿元。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金融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未来5年增速预计在7%左右,到2027年消金总规模将达25万亿元。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银行业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数字普惠金融迅速演进,还初步建立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除了新闻提及的量化增长外,资金成本显著降低,其中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8%,较五年前有显著降幅。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强调了未来银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管控”的发展目标,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科技投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如何在各类银行间实现普惠金融的错位竞争,提高资金效率,以及从单一的贷款支持转向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将是值得特别关注的领域。

  2023年,银行业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复苏向好。1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通知明确,在总量上,要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在结构上,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多增6836亿元。此外,金融管理部门还提出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数据显示,仅2023年11月份以来,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开发贷款300多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贷款新增6.7万亿元,同比增加6836亿元。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坚持法律和规则的公开透明,稳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预期。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措施,有助于优化民营经济金融资源配置,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下一步,应继续从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多措并举破解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痛点、难点。其中,银行业应发挥主力军作用,调整体制机制,发展数字金融,在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首贷”和信用贷款比例,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精准度,要完善融资配套政策。

  为有效防控信用风险,推动银行业提升风险管理水平,2023年,金融管理部门正式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于年底出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资本新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类更加准确和严格,有利于商业银行长期稳健发展;资本新规则提高了资本监管与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的匹配性,在不放松审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减轻中小银行的合规成本。上述两项新规对提升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引导商业银行优化调整资产结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将起到推动作用。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发布对银行业未来的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将风险分类从信贷资产拓展至银行账簿下所有的金融资产,厘清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将使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更加规范,资产质量数据更加真实可靠,有利于银行业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作为中国落实新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文件,《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资本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推动国内银行资本计量规则与国际规则靠拢,提升资本充足率数据的国际可比性。同时,它对银行业务有引导作用,将使得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减少资金空转。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提出要“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2023年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动城商行、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和风险化解。年内,农信系统迎来改革潮,各地省联社改革成效显著,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辽宁农商银行与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相继获批筹建或成立,甘肃、四川、新疆等地也陆续提出省联社改革目标。超百家中小银行股权发生变更,多家城商行、村镇银行等在年内陆续获得了地方国资、主发起行增持,年内还有至少7家村镇银行因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而解散。我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稳步推进,总资产近80万亿元的超4000家中小金融机构格局迎来变局。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王剑

  国内中小银行整体呈现 “量多质弱”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复杂性不断上升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入,中小银行规模扩张放缓,不良持续暴露,自身造血功能减弱,风险不断积蓄,通过合并重组成为提高中小银行机构抗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长期来看,合并重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当前中小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并不能保证提升中小银行的经营能力。面对发展困境与资源约束,以及结合实体经济对银行需求的变化BG大游,我们认为中小银行经营模式亟须变革,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发展方向上可以重点关注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等方向。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金融管理部门引领下,银行机构持续优化和完善境外机构布局,不断扩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服务覆盖面。金融管理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13家中资银行在50个共建国家设立了145家一级机构。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11月27日,金融稳定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G-SIBs),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上榜,其中交通银行系首次入选。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持续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意义重大。2023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境外业务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金融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银行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全球领先。在银行业扩大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还需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宗旨,银行业扩大对外开放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外开放,还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服务并推进经济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更好地做好风险管理以防范风险跨境传递共振,切实实现高水平开放和高水平安全。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各地方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提振房地产市场,调整普通住房标准、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和并购需求、积极探索“三大工程”等政策相继出台。其中,为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个人住房贷款现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支持各地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实际首付比例和利率下行。在政策频发、预期向好的形势下,商品房销售的金额、面积有一定边际改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惠及超5000万户、1.5亿人,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1700亿元,户均每年减少3200元。

  近年来,根据国内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在坚持房住不炒,强调因城施策、精准调控,更好满足刚需与改善型需求的基础上,国内通过调整和优化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引导各地因城施策、精准调控,合理降低购房门槛与负担,更好满足居民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提振楼市信心BG大游,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进入供需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轨道。当前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整体度过至暗时刻,楼市整体销售与房价呈现企稳复苏迹象。后续,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居民伤痕效应逐步淡出,国内一揽子稳楼市政策(供需两端发力)累积效应释放,房地产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自2022年9月份至今,存款利率已经历四轮下调。2023年以来,银行业又开展了多轮“降息”,总体降幅从0.3%—0.6%不等。伴随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对于储户而言,面对地区间的存款利率差,越来越多的储户选择跨省存款,因此催生了“存款特种兵”。对于银行角度而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息差压力,进一步优化负债端管理,有助于银行实现稳健发展。同时,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空间也得以拓展,2023年10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调整银行部分服务价格提升服务质效的倡议书》,倡议取消商业汇票工本费、降低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减免个人存款账户对账单打印费、对安全认证工具工本费实施成本定价方式和综合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等。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得资金流通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消费得以提质扩容,对助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工作的根本宗旨。当前BG大游,中国正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经济复苏进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于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改善社会预期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完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下调存款利率,有利于商业银行减轻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从而为银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带动更多资金流入市场、扩大货币供应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调整银行服务价格,通过在一些高频使用、降费诉求强烈的领域继续减费让利,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老百姓的负担,使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红利直达实体,从而激发消费和投资潜能,助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BG大游·(中国)最新网址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1566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2-2023 BG大游 版权所有